新闻搜索:
重视解决我国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冲突
时间:2010-12-06 11:02:20  
 

中国社会转型的一个重要标志表现在不同阶层对自身利益的诉求有了较为完善的表达机制,尽管其愿望要求和结果实现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源于经济转轨的滞后。

中国经济转轨滞后于社会转型的主要表现,是本来能通过市场手段可以得到有效解决的利益分配,却由于政府公权的侵入而使得现有分配机制扭曲,受损利益团体对主持利益分配调解的政府的公信力提出了质疑。

中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的历史进程,是在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世界发展大背景下,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转轨,由以集权、人治为主要特征的臣民社会向以民主、法治为主要特征的公民社会的社会体制转型日渐深化的历史进程。伴随这一辉煌而沉重的历史进程,为中国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所必需的稳定坚实的制度性框架亦日渐明晰。

在这一制度性框架生长发育的过程中,经济转轨起着主导性作用。在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社会转型亦渐趋发生。但随后的发展表明,经济转轨在相当程度上滞后于社会转型,由此导致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的发生。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经济转轨进程加速,以国有企业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出台,金融体制改革、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日臻完善。

在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迄今为止,中国经济遭遇到了三次不同程度的冲击。第一次是发生在1989年—1991年,国内政治风波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但随着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国经济又一次踏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第二次是在1997年—2001年,期间经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0年纳斯达克泡沫破裂,2001年“9·11”事件,以出口导向型为特征的中国经济首次受到外需紧缩的压力。中国政府通过增加国内投资,特别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有效地缓解了外部需求下滑对经济的拖累。中国于2001年年底加入WTO之后,出口规模日增,国家外汇储备从2001年年底的0.2万亿美元急速增至2007年年底的1.5万亿美元,年均增长57%,是我国GDP增速的5—6倍。第三次冲击是从2008年至今。发轫于美国的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造成极大的

 
版权所有:中国饮料工业协会
Copyright2000-2004 chinabeverag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46 4668 传真:010-8446 4236 E-mail:zyx@chinabeverage.org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丙2号天元港中心B座1701/1702室 邮编: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