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10-11日,以“谷物饮料——可以喝的中式快餐”为主题的“2010中国代餐饮料产业论坛”在厦门隆重召开。此次论坛由中国饮料工业协会主办,惠尔康集团协办,并得到了美国乳品出口协会的支持。论坛邀请了饮料行业、食品标准法规、食品营养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代表齐聚厦门,就代餐饮料行业发展、国际谷物饮料市场、原料及产品质量安全、中国居民营养、谷物饮料等代餐饮料的加工技术优化等话题进行了交流和互动。希望通过行业的共同努力,使代餐饮料能够高起点出发,健康发展。
本次论坛有几大看点:
看点一:行业专家看好代餐饮料产业
代餐饮料是个新兴话题,如果将“谷物”“饮料”“中式”“快餐”这几个看似殊途的话题联系起来,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理事长赵亚利给出了阐释。随着《饮料通则》的发布实施,谷物饮料这一曾经朦胧的概念已经随着企业家的实践正在逐渐成为当今的中式快餐。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便捷地“补救”健康所需要的营养,成为了食品行业的一道新课题,而中国人对吃谷物的健康追求让谷物饮料成为理想的选择之一,加之都市年轻人将五谷作为时尚的追捧,谷物饮料成为消费者快捷、方便的“以喝代吃”的中国式的快餐。正如中国营养学会常务副理事长翟凤英谈到的,谷物饮料是“平衡膳食宝塔”扎根的塔基。
谷物饮料行业将在“高起点”启程,为了让谷物饮料从补餐走向代餐,在起步时对生产和市场加以规范引导,中国饮料工业协会组织起草的谷物饮料标准正在制定,并努力从让消费者信赖的角度,制定出高水平的标准。
专家表示以谷物饮料为主的代餐饮料,其主要原料为农产品,在提供全新的中式快餐、补餐产品的同时,又为五谷杂粮的深加工寻得一条出路,有利于农村、农民增收、带动农产品深加工的又一途径。来自农业领域的专家指出,我国在发展谷物杂粮深加工方面具有资源优势,我国谷物杂粮品种丰富,也是谷物杂粮主要生产国,谷子、黍稷、荞麦、高粱等产量均居世界前列,薏米、黑米等小杂粮也有广泛种植。从促进“三农”发展、资源优势和促进食品工业发展等方面来看,谷物饮料加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惠尔康集团总裁叶争鸣在发展中同样表示,五谷杂粮才是最适合中国人的膳食,中国的资源、人口结构及中国人的膳食营养需求,都需要大力发展五谷杂粮产业。
然而代餐饮料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面临政策门槛、质量门槛、原料门槛、技术门槛、企业参与度不足等五道门槛。相信在行业的共同努力和攻关下,谷物饮料这一起步阶段的产品一定会成为深受消费者喜欢的经受起时间考验的补餐代餐的新选择。
看点二:营养专家、配料专家献计献策
本次论坛邀请了中国营养学会副理事长翟凤英做了“中国居民营养指导与谷物营养”的报告,她在会上对中国居民营养膳食宝塔以及10条指导原则进行了详细说明。居民每天应该吃250-400g的谷物,其中要有50-100g的杂粮、粗粮等观点,对谷物饮料产品的存在提供了理论依据,从这个角度出发,应该鼓励发展谷物饮料。
来自美国乳品出口协会的Atapattu博士,美国舒莱公司的杨婕经理以及科宁化学品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的孟腊平经理分别就乳清蛋白、大豆蛋白及功能性配料植物甾醇在食品中应用的重要性、正确使用方法与技术问题以及国外企业的代餐食品饮料应用开发案例做了很好的分析。好的产品开发需要好的食品配料,这部分内容,为代餐饮料的发展提供了新的配料选择。
看点三:技术难点 行业共同探讨
我国谷物饮料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谷物饮料加工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原料前处理技术、杀菌技术、稳定性控制技术等方面。论坛特别针对这几项技术问题邀请了相关的专家、企业在会上做了报告,为企业产品研发和生产提供参考。
上海本优机械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郭文彬在会上介绍了谷物饮料当前主流的加工技术流程和工艺存在的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产品中谷物成分含量、强化复合营养、提高生产的自动化水平,他重点对蒸汽喷射液化技术做了介绍,以使消费者更易接受“喝”谷物的理念。
代表上海伊本轻工机械有限公司的涂顺明教授(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则对代餐饮料杀菌的特点和杀菌理论做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代餐饮料在杀菌方面应重视的相应因素。他还从技术角度介绍了连续式二次杀菌设备的相关参数。
为了帮助饮料企业更好地解决产品稳定性问题,自北京大学现代食品科学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张冬柏博士,从谷物中淀粉性能及稳定性角度分析,提供给企业控制谷物饮料稳定性的很多实用技术。在深入浅出的演讲之后,现场多位参会代表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提问,相信通过会议,他们都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案。
来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栾广忠教授则重点介绍了酶技术、发酵技术和发芽技术等生物技术在代餐饮料中的应用,为企业的新品开发提供了新的方向。
此外,日本四国化工机株式会社、德国海思亚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分别介绍了适合代餐饮料生产的无菌灌装技术和设备。
看点四:高起点发展——食品安全考虑在前
食品安全受到普遍关注。本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