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周其仁:人民币汇率问题的重心所在
时间:2011-07-15 10:14:33  
 

来源:经济观察报
周其仁
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
    上周我们建议,开启三大财政性筹资通道,备下实在的经济力量,把基础货币从外汇市场上替换下来。在逻辑上,只要筹资量足够,能把新进入中国的外汇悉数买下,那就可以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水平不变的前提下,解决十几年来我国不断动用基础货币购汇维稳、因此动摇人民币币值稳定的老大难问题。
    是的,倘若进入中国的外汇就是1000亿美元,那么出手7000亿人民币全部买下,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横竖也就是7:1。至于这7000亿购汇资金由谁来出,对汇率水平没有影响。央行拿7000亿基础货币来付账,汇率是7:1;财政拿7000亿来买单,汇率是7:1;民间凑得出这7000亿,汇率还是7:1。可以比较的,是动用不同资源进入汇市对经济带来的不同影响。
    可惜,这些年人民币汇率的热闹辩论,不少远离了重点。譬如很多辩论,集中于所谓“人民币汇率的均衡水平”。究竟哪一种汇价才算是均衡汇率呢?人们吵个不休。接着就是“主张”大战:认定人民币汇率被低估的,主张人民币升值;认为已经是均衡汇率的,又主张人民币汇率决不能动。
    其实,到底什么是“均衡汇率”,定义本身就含糊不清。“均衡”是从物理学里借来的概念。一个钟摆,左晃右晃最后停了下来,可观察,命之为“均衡”,不算离谱。但经济现象特别是市场价格的变动,谁见过“均衡”的?家乡小集市上的豆腐,原料、工艺40年未变,当年每块1毛2,前年我回去看时1块8。其间变价无数,哪一款价格才算“均衡”?李嘉图以后有一派经济学相信“成本定价”,以为给市价找到了“客观的”基础。可即使“社会平均必要生产成本”,固然可观察、可统计、可测算,但就算你能算得出来,写到纸上的瞬间它们又变了——概念脱离了可观察图像的“纠缠”,才叫那个自由,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吵一万年也没有结论的。
    所以,“均衡汇率”是连上帝也不知道的事情。我的观点,正因为上帝也不知道,才轮到市场来解决问题。举一个例,老王做出口创下1美元收入,究竟值多少人民币,老王有老王的看法,即他的“个人估值”。但是老王并不知道,所有其他人对这1美元的“估值”是不是与他的一样。如果他想知道,他就要上市场,因为市场是一个以出价表达各自看法的场所。倘若有人表达出对1美元的估值高于老王的,机会就来了:老王把美元卖给估值较高者,会导致双方受益。
    对同样的商品、劳务、资产(包括不同的货币),究竟有多少不同的个人估值,究竟每个个人估值的根据是什么,究竟这些个人估值依什么而变化,只有市场在交易过程中才知道。某一个时点的价格所记录的,无非就是无数个人估值之间交流、交换、成交的瞬间信息。这带来一种期望:根据以往的价格信息,预测未来价格水平的走势。无数市场中人相信这一点可以做到,而“科学”——例如天体物理学——似乎正是以预测的准确程度来比较高下的。这是不可抗拒的期望,特别是当代经济学、金融学、财务学取得了看起来不输于物理学的“科学”外观。麻烦的是,市场好像比天体物理还复杂。大科学家牛顿当年买股票失败后发过的著名牢骚,到今天依然有效。
    我的观点是,市场预测也是一种对未来的个人估值。市场真正有规律的地方不是价格运动,而是交易活动的规则。例如,“不同的看法才使一档股票交易发生”,这是巴菲特的老师讲过的至理名言。没有不同的看法,包括关于市价当下水平的不同分析与未来变化的不同预测,哪来交易,又哪来市场?
    这样看,“人民币均衡汇率”就不是恰当的辩论题目。个人之见,说2005年7月前8.26:1的汇率是均衡的,有道理;说2005年7月以来缓缓升值的人民币汇率是均衡的,也有道理;说由于一、二、三、四、五,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只有升到(或贬到)某一个水准才是均衡的,还是有道理。横竖有不同的看法才是交易之基,非要舆论一律,把大家的

 
版权所有:中国饮料工业协会
Copyright2000-2004 chinabeverag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46 4668 传真:010-8446 4236 E-mail:zyx@chinabeverage.org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丙2号天元港中心B座1701/1702室 邮编:100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