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近日,随着国家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的发布,各地方也相继亮出了自己的半年报,目前公开的信息显示,已经十余个省份透露了上半年地方GDP增速或是预期增速。而从已公开的数据来看,中西部地区上半年经济增长依旧强劲,成为地区经济增长中的亮点。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利润从东部的下游产业向中西部上游产业转移,借助煤、石油、天然气、稀土等能源优势,以及金融危机后沿海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加快、劳动力资源丰富等优势,中西部的经济增速继续领先东部。 区域经济比重重新分布 值得注意的是,对制造业大省广东来说,由于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广东的工业利润也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态势。 根据近期广东省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5月,广东3.7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1604.43亿元,同比增长7.0%。企业获利能力进一步减弱,总资产贡献率11.8%,下降0.5个百分点。 然而,属于上游行业的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两大行业利润猛增,分别实现利润134.95亿元、140.86亿元,增长44.2%、36.0%。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告诉本报,上游相对下游处于优势,“下游出口制造业可能就会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就是‘接订单是死,不接也是死’。” 以“世界工厂”东莞为例,近期东莞制造业可谓“寒流”汹涌。这其中,原材料成本的上涨对企业的影响十分深远。接受本报采访的部分出口企业表示,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涨都在可控范围之内,但原材料价格的变化往往在企业能掌控的范围之外。对一些企业来说,原材料价格上涨占了成本上涨的一半以上,但这很难传导到下游。 “目前订单萎缩得很厉害,很多厂家都处于半停工状态。”出口企业、广东省丝丽国际集团服装公司总经理助理叶玉俏告诉本报,目前一方面出口订单太少,另一方面利润又太低,“这是双重压力”。 而能源、资源价格的上涨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中国区域经济的比重分布。作为能源丰富的地区,以内蒙古和陕西为代表的省份得益于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大幅上涨,经济也获得了飞速发展。尽管内蒙古还没公布自己的半年报,但按照去年和今年一季度的数据,内蒙古的人均GDP已经超过广东。 不过,林江认为,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有很多方面,不能单看某一指标。内蒙古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赵海东教授也对本报指出,内蒙古在经济高速增长背后,有三大非对称性发展,制约了自治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如GDP、人均GDP与城乡居民收入的非对称,前者远高于后者。 这种现象背后是当地经济增长长期过重地依靠投资的拉动,无法从投资拉动转向消费拉动,尤其是消费的拉动十分有限。而这也是大多数中西部省份普遍存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