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网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速,中国银行行长李礼辉日前预计, 2015年人民币在我国对外贸易、投资结算中的占比将达到15%左右,2025年有望超过30%,未来15-20年人民币有望成为全球主要的结算、支付、交易和储备货币之一。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上周六举办的“中国经济年会(2013-2014)”上,李礼辉用一系列数字表明了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显著上升。今年1-11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达到4.07万亿元,同比增长56%;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量达到4045亿元,同比增长83%。海外人民币存款的总量也由2010年区区几百亿元,增长到了目前1.2万亿元。国际精算银行EIS的报告也显示,人民币已跃居全球外汇市场交易最活跃的十大货币之列,交易地位从2010的全球第17位跃升到现在的第9位。不过,目前人民币的市场份额仍然不高,人民币支付的市场份额仅为0.84%,排在全球第12位,甚至落后于泰国的泰铢。 对于未来人民币国际化的建议,李礼辉称,希望上海自贸区发挥金融领域里的先行先试作用,促进人民币回流渠道多样化,提升金融市场开放度,扩大人民币在资本配置和金融市场中的使用,以此加快上海金融中心建设,使上海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人民币中心。国家发改委此前也曾指出:“不断增强上海金融市场的国际内涵和全球影响力,力争到2015年基本确立上海的全球性人民币产品创新、交易、定价和清算中心地位。” “不过目前上海距离全球人民币中心还有一段距离,”对外经贸大学WTO研究院副教授李杨认为,“这个过程尤其要注意健全货币监管体制,规避人民币流动对金融体系的冲击,同时辅以发改委、财政部、基金会等各部委部门在相关制度政策等方面的协商和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