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京报 从2009年《食品安全法》的问世,到2010年国务院成为唯一一个委员会——食品安全委员会,再到2011年,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成立,一直到今年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可以说,近年来,政府在保障食品安全方面做了很多努力,但消费者的感受却是问题越来越多,对政府的信任度也越来越低。风险信息如何正常交流,消费者的知情权如何保证? 罗云波: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担心有时是源于缺乏对食品安全科学的了解,但科学家掌握的科学信息和对食品安全种种问题的看法,又无法及时有效传递给消费者,导致信息严重不对称。 应该说,实施食品安全法4年多以来,政府和科学家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不管是风险监测、风险评估,还是标准的创制修订、监管手段等,都比原来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这些进步老百姓根本不知情也不领情。出现这个问题的原因就在于风险交流没做好,香港和台湾称之为风险沟通。这个力度现在还很弱,透明度比较差。转基因为什么不断被指责,一是风险交流不够,另一个是监管的透明度也不够。 在一些发达国家,政府有专门的机构从事风险交流工作,还有独立的民间交流平台来提供关于食品安全方面权威性的科学信息。但我国刚刚成立国家风险评估中心,国家层面的食品安全风险交流刚刚才开始,还需要不断学习,总结经验。另外,在食品安全教育及相关科普知识国家应有统筹的安排和计划,有专门的经费预算,真正地重视起来。我国还应该在政策上鼓励民间风险交流平台的建设,形成第三方的科学普及传播力量,在当下,民间第三方的科学声音往往效果会更好。目前的情况是,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政府部门往往发布信息时效性、权威性都受到质疑。权威专家害怕媒体断章取义,也不愿意面对媒体。有些媒体抓住新闻不经核实就发布,导致现在真正的科学信息明显处于劣势,而无科学依据的误导信息大占上风,其结果是造成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过度担心,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这对于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只会起到负面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