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商报 目前大量进口糖已经在福建等沿海地区销售,与陈糖、北方糖、甘蔗新糖同时争夺消费市场。国际糖价持续下行压低了进口成本,这也使得国内糖价雪上加霜。笔者认为,糖价整体走势仍为反复震荡。 2011年白糖期价运行第一阶段为1月~5月底,此为剧烈震荡阶段。国内期糖价格指数处于7500~6200元/吨的区间波动中。随着国内收榨,2010/11年度榨季,全国食糖产量定于1045.42万吨,较上榨季减产28.41万吨,国内食糖连续3年减产,供需缺口放大到300万吨以上,此信息给予国内糖价高位运行的基本面支撑。 但是国际糖价走势疲弱,市场关注重心转向全球范围的增产,其中对巴西、印度、泰国的增产给予高度评估。在此期间,国际糖价从31美分/磅持续下跌到5月初的20美分/磅。 在第一阶段,糖价最为明显的即为期价对国际糖价的部分跟随,而现货价格始终坚挺。在1009合约跌到6200元/吨的关口市,主产区现货报价始终高于7000元/吨。 第二阶段:6月~7月。国际糖市开始关注因干旱而发生减产的巴西甘蔗,国内糖价的走势可以说是火借风势,供需缺口题材不断被资金发挥,期价和现货价格一路上扬。主产区现货价格在7月底逼近8000元/吨关口,期价逼近前期高点。 但是,长期国际糖市供需格局的转向却不可逆转。因为即便国内糖价可以因供需格局和定价能力的独立性体现更强,但高糖价却将使下一榨季的产糖业如坐针毡。 第三阶段:8月~12月底,震荡下跌的阶段。糖价的下挫并非单纯由欧债危机这个大的系统性风险主导,更包含着供需格局转换引发的市场共振。国内糖价从7500元/吨一线回落到6200元/吨一线。国内情况仍非常复杂,特别是在9月~10月期间,糖价在6500~6800元/吨区间进行了反复的震荡。因为主产区开榨推迟和联动糖价迟迟不能报出,糖价已经成为资金和政策力量较量的战场。至11月4日,联动价500元/吨甘蔗收购价对应7000元/吨的糖价报出,糖价开始下跌。此阶段,糖价上表现为:国内市场期待的翘尾行情化为无形、产业定价能力削弱成本控制上升。 国际市场食糖供应宽松 在经历了连续3个榨季的供求紧缺之后,2011/2012榨季全球食糖主产国进入甘蔗增产周期,食糖产量的增长使得该制糖年度全球糖市转为供应过剩。国际糖业组织(ISO)日前发布预测报告称,预期2011/2012年度的全球糖产量将达到1.722亿吨,高于上年度的1.652亿吨,虽然本榨季主产国巴西略出现减产,但基本被澳大利亚、欧盟、印度和泰国的增产所抵消,预计消费量为1.677亿吨,增长率略高于近10年来2.16%的平均水平,达到2.27%,因此预计2011/2012榨季全球糖市将出现450万吨的过剩。 荷兰拉博(Rabobank)表示,由于欧盟国家、俄罗斯和印度食糖产量有望增加,估计于10月1日开始的2011/12制糖年全球食糖供给将过剩600万吨左右,高于国际糖业组织(ISO)预估的450万吨,也高于该组织此前预计的过剩570万吨。该组织认为尽管食糖供给有望过剩,全球食糖库存消费比仍将大幅低于10年来的平均水平,全球食糖供给仍显偏紧。未来12个月,国际原糖的平均价格在维持于22美分/磅。 巴西将近90%的甘蔗种植在中南部地区,目前已基本结束2011/2012年度压榨工作,今年产量预估下调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甘蔗老化及天气不佳。但在利好天气条件下,下一年度巴西中南部地区糖产量或将温和增加5%至3240万吨,预计2012/2013年度巴西糖产量将跳增至历史新高。 近日印度召开部长级会议宣布在公开通用许可证下授权出口100万吨糖,高于之前市场预期的50万吨。尽管这些糖的具体出口时间尚未公布,但市场仍然大跌。除了这个消息,每个交易商500吨糖的现有库存限制11月底就将到期。 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