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娃哈哈的创始人宗庆后从一个校办企业经销部经理的位子当上了杭州娃哈哈营养食品厂厂长,从此一段传奇在商界发生,一个“奔五”的人把一个校办工厂发展成为目前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全球第五大饮料生产企业,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这4家跨国公司。 回顾娃哈哈成长之路,从"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的最初起家的发展模式来看,宗庆后先生靠什么完成当时的原始积累,当时的市场并不是一个空白市场,因为八十年代红太阳口服液已经在华东市场具有相当的影响力。然而,在相对成熟的市场里,宗庆后利用他对市场的理解进行了细分,他的产品细分在解决小孩子不愿吃饭问题,从此立足娃哈哈儿童营养口服液,靠的是确切的效果,靠的是叫得响的广告,产品一炮打响,走红全国。在相对成熟的市场中,娃哈哈赶上了并领跑了市场。 在娃哈哈成长的历史轨迹当中,不得不说的是1991年,在仅有100多名员工但却有着6000多万元银行存款的娃哈哈营养食品厂,毅然以8000万元的代价有偿兼并了有6万多平方米厂房、2000多名员工,并已资不抵债的全国罐头生产骨干企业之一的杭州罐头食品厂,组建成立了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从此娃哈哈逐步开始步入规模经营之路。宗庆后凭什么?一方面凭市政府的支持,另一方面凭借的是他对相对成熟市场的理解,因为相对成熟并不代表饱和,规模的扩张为他继续领跑市场奠定雄厚的基础。 1994年,娃哈哈投身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建设,兼并涪陵三家特困企业,组建了娃哈哈涪陵分公司,以成熟的产品、成熟的技术、成熟的市场,辅以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娃哈哈固有的品牌优势,使涪陵公司一举打开了局面,跻身重庆市工业企业50强。在西进涪陵的成功基础上,娃哈哈在三峡坝区湖北宜昌、湖北红安、四川广元、吉林靖宇及沈阳、长沙、天津、河北高碑店、安徽巢湖等26省市建立了40余家控股子公司,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外地分公司的产值占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近一半,不仅成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同时也使娃哈哈实现了销地产,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最强的饮料企业,取得了"双赢"。 1998年,娃哈哈推出"中国人自己的可乐――娃哈哈非常可乐",在饮料界主动扛起了向国际大品牌挑战的民族工业大旗。自98年5月投产以来,非常可乐异军突起,现年产销量已超60万吨,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打破了非常可乐推出市场时一些人的"非常可乐,非死不可","非常可乐,非常可笑"的预言,鼓舞了广大民族品牌参与国际竞争的勇气和信心。 在娃哈哈的传统产业的成长过程中,没有一个产品在当时是被别人看好的,但他们传奇的是没有一个产品是打不响的。为什么?在成熟的市场中,娃哈哈总能找到细分市场的切入口,并利用其产品的品质进行有效的市场开拓。这种成功天生注定宗庆后赢了,因为他领导的娃哈哈具备后发制人的优势。首先是利用成熟市场潜在竞争者不感兴趣的特征,二是利用其企业家独特的视角来进行市场细分,要么是产品市场大类的细分,要么是区域性市场的细分。三是成熟市场总有一些相对稳定的规律可循,避免了新市场的风险。 娃哈哈在进入新的世纪时,已经发展成中国市场经济中的一面旗帜。娃哈哈需要进一步寻找成熟市场中的机会,开始了其多元化的发展之路,继续秉承为广大中国少年儿童带去健康和欢乐的企业宗旨,选择了与孩子们生活、成长紧密相关的童装业作为跨行业发展的起点。引进欧美的设计人才,以一流的设备,一流的设计,一流的面料,高起点进入童装业,按国际"环保标准"组织生产,并采取零加盟费的方式吸引全国客商加盟,在全国首批开立了800家童装专卖店,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童装品牌之一。 娃哈哈多元化的起点还是回到他创业起点所考虑的市场,这就是典型的围绕成熟市场做大做强自己,将领跑的优势发扬光大。当然,娃哈哈今非昔比,他们已拥有了雄厚的产品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在雄厚的资金保障下,通过引进国际最先进的生产设备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再创新,使公司拥有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 目前娃哈哈已经进入奶粉市场,这也是天赐良缘。为什么?国内市场奶粉与奶制品市场掺假事件沸沸扬扬,进口奶粉一罐难求,大陆市场的稀缺也同样将香港与澳门市场一扫而空。今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