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了水价调整听证会之后,备受市民关注的深圳水价调整方案有望在近期正式出台。
此时此刻,中国西南地区正在遭受罕见的大旱。作为珠江之源,西南旱情,不得不让我们再度审视深圳的缺水问题。
A
现状:
水库蓄满不够一个半月所需
在深圳,基本没有感觉到缺水。但是,没有感觉到缺水,不代表我们没有缺水问题。目前,深圳用水超过80%来自境外引水。由于深圳用水的高度对外依存性,深圳人用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始终高悬头顶的,稍有波动,就会拉响用水警报。
据了解,目前深圳境外调水的水源地东江,其开发利用率为29%,规划至2010年东江开发利用率为42.1%,将超过国际上通行的40%河流开发利用警界线,增加取水配额难度较大。一旦东江取水量受到限制或境外供水线路例行检修、事故维修而停水,将影响深圳市的正常稳定供水。
同时,深圳本地与境外供水网络联结的水库库容仅为2.34亿立方米,即使全部蓄满,按2010年用水水平,也不足全市一个半月的供水需求,难以抵御严重干旱和突发事件的侵袭。目前水资源已显不足,而远期供需缺口也不小,这正是专家们担心的。
据分析,深圳原水紧缺,既有资源性缺水的客观因素,也有水土流失、水源污染、水资源浪费等人为因素,二者相加,加剧了深圳缺水的严重现状。水资源瓶颈问题突出,供水安全保障不足,供水保证率偏低——深圳人用水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会落下吗?
B
剖析:
“五大主因”造成深圳缺水
1、没有大江大河本地水源缺乏
深圳是全国严重缺水的七大城市之一。“广东省境内的大江大河分布不流经深圳区内,这是导致深圳淡水资源紧张的客观地理因素,也是形成当前深圳地区性缺水的最重要原因之一。”深圳水务专家表示。
据市水务局分析,深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72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175立方米,不到全国平均的十分之一,也大大低于全省的人均水平,属资源型缺水城市。
由于深圳本地水资源缺乏,供水的增量主要依靠市外引水平衡。目前,深圳现状水源主要为境外东江水和本地地表水,还有少量地下水补充,海水主要为沿海电厂生产冷却用水。2007年全市总供水量18.0亿立方米,其中境外东江引水量13.26亿立方米,占全市总供水量的73.7%。
“进入21世纪,受环境条件的限制,深圳继续增加境内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总量难度极大,若无新的市外水源补充,将会出现新的供水危机。”水务专家表示。
2、人口激增令深圳“被缺水”
深圳经济特区在成立之初描绘特区蓝图时,是按照100万人口规模来规划水、电、交通网络的。而如今,深圳人口从1979年末31.41万增至2009年末常住人口891万,实际管理和服务的人口更是高达1400万。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用水的压力,这是导致深圳淡水资源紧缺的客观原因。
人口基数快速膨胀,必然带来农业和工业品的需求急剧增加,这意味着农业和工业用水量的快速增大。资料显示,深圳经济特区1986年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总量为8156万立方米,而1993年增加到27800万立方米,是1986年的3.4倍。2008年深圳全市供水总量为156956万吨,比1999年增长36.5%。
“在现有径流分布状态下,深圳每年能够提取的水量难以有大幅度提高。这样,一方面是人口的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是年取水量的缓慢提高,自然形成了人均水量日益减少的趋势。”市水务局有关人士指出。
3、城市化的深圳很难留住水
深圳城市化发展速度很快。据统计数字显示,仅1993年投入施工的18层以上的高层建筑就有140栋,城市公路建成1205公里。到今天,特区内外更是遍地开花,到处都在进行大规模的开工动土。
“在深圳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植被、林地与土壤大量消失减少了稳定的径流量,也是导致淡水资源紧张的重要原因。”水务专家指出。稳定的径流量是城市用水的基本保障,植被、林地和土壤又是实现径流量稳定的基本要素。而在深圳加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土地大量水泥化、沥青化,大面积的天然植被被毁,林木被砍伐,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
4、水污染加剧导致可用水短缺
本地可利用水资源减少,非传统水资源利用量不大,进一步加深水资源供需矛盾。这也是当前深圳人用水的一大痛处。
目前我市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局限于传统水资源,供水水源较单一。全市污水处理回用率不足1%;海水利用仅限于工业电厂冷却用水;雨洪利用仅在个别小区有少量试点。
另一方面,由于水污染严重,造成地表径流利用率偏低。全市310条大小河流中有200多条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不能作为饮用水水源。
“深圳特区内唯一的大河——深圳河,及其主要支流如布吉河、福田河、新洲河、大沙河,污染治理尚且任重道远,而要作为原水来利用,恐怕今后几十年都指望不上。”水务专家表示。
而位于特区外的两条大河茅洲河和观澜河的提水工程,由于河道水质较差,近年先后停止提水,造成本地可利用的水资源减少,进一步加深了水资源供需矛盾。
5、浪费水的行为依然大量存在
经过数年持续不断的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