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石油为主的央企巨无霸,正在产融结合的道路上疾步前行。
这与国资委对产融结合的态度日益明朗有关。据本报记者7月7日了解,国资委早在今年4月就展开了央企产融结合的调研,还专门召集了包括中石油在内的几大央企进行座谈。在调研和座谈会上,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屡次指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必须充分认识产融结合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这一明确表态让中石油在内的几大央企加快了构建金融“版图”的步伐。4月底,中石油收购了克拉玛依商业银行,并将其更名为昆仑银行;7月1日,中石油收购宁波金港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并将其更名为昆仑信托,正式挂牌;而相关信息还称,中石油正在就与重庆银行联合发起设立一家注册资本为60亿元的大型金融租赁公司进行协商,该公司拟于年内挂牌成立。
如若上述项目顺利完成,中石油将形成同时拥有银行、信托、金融租赁等社会化金融板块框架,真正实现打造金融帝国的梦想。
中石油的金融帝国
实际上,早在10多年前,中石油就已组建中油财务公司,开展吸收成员单位存款、发放贷款、成员单位间的内部转帐结算等业务,是全国最大的财务公司之一。这也被认为是中石油进军金融领域的征兆。
但此后数年间,中石油在金融领域的拓展鲜有动作。直到2007年11月,中石油与珠海商业银行达成重组协议,其进军金融领域的标志性事件才得以浮现。
不过,重组珠海商业银行并不顺利。据中石油人士当时接受媒体采访时披露:“已向国资委报告了重组意向,但国资委表达了不同意见。”“如果国资委不同意,我们只有放弃。”
时过境迁,国资委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据国资委网站消息,4月15日、17日,国资委副主任李伟以及办公厅和产权局负责人先后到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五矿集团财务有限责任公司就产融结合问题进行调研。也就是在这次调研期间,李伟指出“必须要充分认识产融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5月12日、13日,国资委副主任李伟先后到中石油、中石化工进行调研,并召开了部分中央企业参加的产融结合座谈会。在会上,李伟指出,产融结合是中央企业培育国际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就在国资委密集调研期间,中石油成功收购了克拉玛依商业银行。据了解,中石油集团通过现金方式认购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新发行股份,成为后者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高达92%。入股后,克拉玛依市商业银行更名为昆仑银行,计划依托中石油集团的优势,发展成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国际化银行。
在完成其银行平台后,中石油的脚步并未停止。6月初,中石油在重庆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子公司,注册资本金为60亿元。中石油称,该租赁公司计划年底前能够获批,如该计划不落空,中石油将开创国有企业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的先河。
而就在同时,中石油收购金港信托事宜也浮出水面。至7月1日,中石油宣布,其全资直属子公司中油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现金方式对金港信托进行增资,股权增至82.18%,成为其控股股东。金港信托也更名为昆仑信托,由于中石油的加入,该公司注册资本从4.07亿增至30亿,一跃升为全国第二大信托企业。
至此,在中石油的规划和实际运作中,覆盖银行、信托、金融租赁的金融板块已经清晰呈现。
“产业”+“金融”
事实上,产业公司投资、控股金融资产并非新鲜事情。业界熟知的“德隆破产”事件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在于此。
据了解,2006年7月开始实施了《中央企业投资监督管理办法》,要求央企在境内的产权收购及投资均应上报国资委。国资委相关负责人曾表示,央企对非主业的任何一分钱投资都应上报国资委。
直到2008年7月,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央企负责人视频会议上依然强调将严格控制中央企业并购重组行为,并给央企重组划定了"三条红线":不符合主业投资方向的坚决不准搞,超出自身投资能力的坚决不许搞,投资回报率太低的坚决不准搞,并严禁企业违规使用银行信贷资金投资金融、证券、房地产、保险等项目。
但是,近期不论是来自媒体的报道,还是来自相关场合的会议,“产融结合”一词开始频繁出现。在近期本报记者参与的、国资委研究中心主办的“产融结合与风险控制研讨会”上,国资委研究中心主任李保民感叹:海外并购的大量案例,让我们深深感受到,除了政治背景、国家背景、政府背景,我们缺失的是金融职能,这也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觉得需要突破的当务之急。
而在此轮海外并购大潮中,中石油无论是并购次数、涉及金额都充分吸引了业内外的眼球。据统计,中石油上半年达成的交易近百亿美元,此外由于政府间协议,中国向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哈萨克斯坦等国提供470亿美元贷款,中石油获得了四国的石油供应长单。
事实上,中石油的并购步伐还在加快。从目前获知的信息来看,包括苏格兰炼厂、170亿美元的阿根廷石油资产、委内瑞拉奥里诺科重油带的石油资产、伊拉克数个油气田工程服务合同等大批项目,都在中石油的并购和扩张计划之中。如果项目全部拿下,意味着中石油将再支出数百亿美元。
“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