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危机会持续多久?中国经济是否走出严冬?关心这个问题的人,不妨关注中国最近披露的一季度宏观经济数据。
在全球经济危机中,中国一季度的宏观经济数据是关注焦点。
财政部4月14日公布的数据说,今年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同比下降8.3%,同期财政支出则大幅增加,增幅为34.8%,凸显财政收支矛盾,并预计后期收入形势仍不容乐观。
财政部解释说,支出增幅较大,主要表现是各级财政部门抓紧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努力扩大内需,财政资金及时拨付,有效保障了各项重点支出。
一季度财政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增长放缓,企业效益下滑,财政收入来源减少;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结构性减税;物价下降相应使以现价计算的财政收入减少。
数据显示,一季度全国财政收入中的税收收入为13023.58亿元,同比下降10.3%。
央行在4月11日公布,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达到创纪录的1.89万亿元,证实半年来强力刺激经济的政策效果显现。但是经济能否持续反弹尚面临不确定性因素。我国政府此前将今年全年新增贷款目标设为5万亿元以上,一季度4.58万亿元的新增贷款已经完成90%的目标。
海关总署4月10日发布的资料显示一点利好消息。今年3月,出口和进口继续下降,但降幅均有所减小。同时,劳动密集型等需求弹性小的行业出口出现复苏。
经济学家沈明高说:“今年上半年是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寻找方向的一个关键时期,主要特点为经济资料喜忧参半、冷热不均,以一个指标的冷暖判断经济走向都是危险的和不负责任的。”
支持中国经济有望在全球危机中首先复苏的是中国股市的近期表现。4月14日,沪综指创出反弹新高,不但成功攻克年线,更一举突破2500点大关。今年以来,沪综指上涨34%,恢复去年9月全球金融海啸爆发时的水平。而全球股市指数仍在底部徘徊,今年下跌约4%。
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4月初说,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已连续4个月回升,并一举越过标志着经济扩张与收缩分界线的50点关口,意味着中国经济很可能已企稳回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