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为期一个月的奶站专项整治行动已经启动。这是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后,农业部加强奶业管理的又一重要举措。
22日,农业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联合召开奶站专项整治行动视频会议,要求坚决杜绝在鲜牛奶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害化学物质。
23日,农业部相关部门向《第一财经日报》证实,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部署,“现在忙得连接电话的时间都没有。”
农业部网站显示,从23日开始,农业部等多个部门组成的8个联合督导组,由农业部领导分别带队,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宁夏、新疆、陕西等16个奶牛和饲料生产主产省(区、市)和部分非主产省(区、市),督导奶站和饲料清理整顿工作。
按照视频会议上的决定,联合督导组将深入基层,摸清辖区内所有奶站的设立模式、经营类型、日收奶量、挤奶方式和所有者等情况,一站一表,登记造册。重点清查个体私营奶站、流动收奶点等独立于乳品加工企业和养殖场区之外的营利性奶站,达到100%覆盖的要求。
农业部部长孙政才还强调,要加强生鲜奶质量抽查。重点抽检生鲜奶中三聚氰胺等有害物质,对每一个奶站收购和销售的生鲜奶都要进行抽检,抽检结果及时公布。向所有奶站派出驻站质量监督员,对奶站生鲜奶收购进行全过程督查。
另外,针对我国奶站形式不一,隶属关系复杂的问题,农业部要求进一步明确奶站的市场责任主体:属于乳制品加工企业的,企业是直接责任人;属于合作社登记的,法人是直接责任人;属于养殖小区的,谁承建谁负责;属于私人投资的,谁投资谁负责。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所长王加启介绍,我国奶业链基本上可以划分为奶牛养殖(奶农)、原料奶收购(奶站)和奶制品加工(加工厂)三个主要环节。正常程序是个体奶农把自家的奶牛牵到奶站的挤奶机上,挤出的牛奶通过管道进入奶站的储奶罐。“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就是因为奶站在收购原料奶后违法掺假造假,而加工厂质量检测又失控,导致奶粉中三聚氰胺含量高达2563mg/kg。
农业部指出,乳制品企业和私人投资兴办的奶站收购奶量构成了鲜奶收购量的主体。而大部分奶站没有进行任何登记。由于奶站是近几年才出现的经营实体,目前国家对此既没有专门的监管办法,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原料奶中间收购环节基本处于失控状态,这就使奶站的经营行为良莠不齐,很容易影响奶产品的质量。
孙政才表示,这些严重问题和这种无序状态已经到了非整顿不可的地步,必须以最大的决心、最有力的措施加以整顿。对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的现象和各种掺杂使假的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取缔,对不法分子形成强大的威慑力。构成犯罪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确认含有三聚氰胺的牛奶,坚决监督销毁,严禁出售。对出现问题的奶站在24小时内将调查处理情况逐级上报。
王加启认为,此次国家整治奶站行动抓住了关键环节,将对提高牛奶质量发挥显著作用。但是如何尽快建立奶站管理的长效机制,仍然有相当大的难度。目前我国缺少针对奶站管理法律依据,奶站的准入条件也不明确。
另外奶站经营的行为规范缺失的问题也很突出。由于奶农是弱势群体,经常遭遇压级压价、少收拒收等行为,挫伤了奶农的养殖积极性。
所以,王加启呼吁,在实施奶站专项整治行动的同时,也要了解奶牛养殖情况和奶农生产的困难。只有奶农、奶站和加工厂之间建立实质性的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才能实现奶业长久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