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初步统计数据显示,宏观调控效果进一步显现。在经济明显回落、CPI进一步下降、信贷和货币投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本月加息的可能性很小。”7月7日,有权威人士向记者透露。
此外,国家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的一份《中国经济景气监测预警报告》也显示,综合反映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一致合成指数已经连续7个月小幅回落,描述未来经济走势的先行指数继续下行,经济景气呈持续高位回落的态势,“偏快转向过热的风险基本解除”。
“当前加息作用非常有限,我很担心投资因成本上升等因素明显下降。”该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对记者称。
经济增速明显放缓
上述权威人士认为,尽管加息有利于抑制需求、稳定通胀预期,但目前的情况是,宏观调控效果已经显现,并且“经济下行的风险正在加大”。
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显示,今年6月实际净出口比去年同期下降10%,与前5个月同比下降8.6%的幅度还高。信贷投放上,人民币同比增长14%,本外币合计增长15%左右。与此同时,M2增速也由上月的18.9%下降至17%多一点。
该人士分析,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看,净出口在短期内明显放缓;由于较高的通胀和投资收益减少,居民收入预期下降,消费预期正在改变,“除非国家出台有力的措施,消费增长难有显著提高。”而且消费对投资的制约作用正在加大;投资方面,由于汇率升值、劳动力成本提升和货币政策从紧等因素,固定投资增长已经减弱。
国家信息中心上述报告同样亦显示经济过热的风险正在消除。
5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5.6%,比1-4月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0.3个百分点。季节调整后,投资增速也在小幅下降,已经位于“绿灯区”上沿。剔除价格因素,投资的实际增速在20%左右,低于去年同期。
经过季节性调整后,5月份消费增速保持平稳,位于黄灯区下部。5月份进出口总值虽然同比增长33.2%,但剔除价格增长等影响因素,出口增长保持平稳。
此外,国家统计局7月7日公布,今年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37.4,略高于一季度,但企业景气增幅小于近年同期。与一季度相比,工业企业景气提高2.4点,房地产业持平,其他行业有所回落。
从地区看,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分别为139.8、137.7和132.3。按企业类型分,国家重点企业、上市公司、国家试点企业集团成员景气指数分别为164.6、164.1和163.7。与一季度相比,高位小幅回落;与上年同期比,回落幅度在10―15点之间。
加息可能弱化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宏观调控不应以控制物价为唯一目标,“大幅度地减少需求肯定有助于全球通胀的下降,但经济增速下降过快代价肯定很大。”
这一观点与该中心宏观部部长余斌如出一辙,余不久在清华一次宏观研究会上强调,在防止经济过热和高通胀的同时,要“非常警惕经济下行的风险”。
上述权威人士认为,在经济下行风险加大情况下,“本月加息的可能性非常小”。考虑到美国经济回升无力,美联储加息遥遥无期,国内“下半年加息可能不大”。
祝宝良认为,目前通胀主要是成本推动和外部输入因素,“需求拉动因素在明显减弱,加息作用有限”。他分析,在热钱流入成患情况下,不可能大幅加息,而小幅加息无论对扭转负利率还是对抑制通胀而言,作用都非常有限。
不过,中国国际经济关系协会常务理事景学成认为,不应将控制通胀和防止经济下行风险相对立,“二者不是非此即彼关系”。他建议将通胀列为考核经济增长质量的一个指标。
对于加息,这是“央行工具篮子里随时可能动用的工具”。考虑到上半年央行持续使用准备金和公开市场操作,“从货币政策工具搭配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角度而言,应该加息”。
国家信息中心上述报告还建议,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国际“热钱”持续涌入的背景下,货币政策要坚持总量从紧,并以数量型政策工具为主的策略。
具体而言,公开市场操作应灵活掌握资金回笼力度,积极配合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操作来达到调控流动性目的。
更重要的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保障民生、灾后重建的支持力度,推进“增租”(征收要素使用租金,推行资源税改革和征收环境税)、“收利”(加快国有资产收益改革,收回国家资产的经营收入,促进公平竞争)、“减税”(全面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