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享有医保”不再遥远
□据新华社报道
2007,中国走过一段不寻常之路,物权法正式施行,明确界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与国有、集体财产权的平等主体地位;告别“五一”黄金周,长假安排更加合理化……
2007年岁末,记者梳理出这一年影响民生的大事。
从这些民生变化,我们可以清晰感受到中国改革的脉搏、发展的心跳。
1.5亿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
[事件]2007年1月,全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出通知,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国家将免除全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农村1.5亿中小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将普遍减轻。
[点评]我国义务教育在经历多年“收费教育”后,终于彻底向全国农村孩子敞开“免费之门”。
2亿多城镇居民受惠医保
[事件]7月10日,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是我国在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惠及2亿多城镇居民。
[点评]三大制度构成中国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变得不再遥远。
城乡一体化再提速
[事件]7月11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在全国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2007年我国将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
[点评]城乡低保制度的全面建立,意味着长期以来城乡之间存在的又一道“二元结构”鸿沟被抹平,城乡一体化再次提速。
物权法明确公私财产权平等地位
[事件]10月1日,物权法正式施行。明确界定了公民私有财产权与国有、集体财产权的平等主体地位,意味着更多的人将更充分、更平等地享受财富阳光。
[点评]物权法的施行对中国各级政府依法行政提出了新课题。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将不能随意实施征收、征地等行为。
“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
[事件]10月中下旬,党的十七大召开,顺应中国向全面小康社会迈进的时代趋势,党的代表大会报告首次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
[点评]让更多的家庭拥有财产性收入,增加中等收入者比重,使社会结构趋于“橄榄形”的合理分布。
低收入群体有望“住有所居”
[事件]8月7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按照这一意见确定的时间表,2007年底前,所有设区城市要对符合规定住房困难条件、申请廉租房租赁补贴的城市低保家庭基本做到应保尽保。
[点评]廉租房推出,既体现了低收入群体对“住有所居”的要求,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建立包括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在内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决心。
政府出手调控食品价格上涨
[事件]受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今年前11个月CPI累计上涨4.6%,预计全年物价将出现自1996年以来的年度最高涨幅。为调控肉价,中央财政增加约18亿元,用于补助城镇低保户和大中专困难学生。国家同时加大扶持生猪养殖户,仅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等,各级财政就增加支出48亿多元。
[点评]一年来,“肉价”引出的民生问题就一直没有走出百姓和政府的视野。
劳动合同法梳理劳资关系
[事件]6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劳动合同法。随后在北京、广东等地发生形成一股“劝辞风潮”。而引发这股风潮的深层原因,正是即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
[点评]这部法律要求用人单位在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时必须依法支付经济补偿,并引导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长期的劳动合同。
太湖蓝藻事件与“生态文明”
[事件]5月29日,一场饮用水危机席卷江苏无锡,祸首是太湖蓝藻。随后,滇池、巢湖蓝藻也相继暴发。7月12日,国家环保总局宣布,中国将在太湖、巢湖、滇池流域制定更严格的环保标准,对违法排污者采取“高限处罚”措施。
[点评]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新概念,将节能减排从行为实践推向了文明建设的高度。
带薪休假有了法律保障
[事件]12月1日,面向全民公开征求意见后的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方案公布实施,将原有的“五一”7天假期缩短为3天,增设清明、端午、中秋三个假期。同步出台《职工带薪休假规定》,为全面落实职工休假权利提供法律保障。
[点评]休假制度的调整,既有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节假日制度,同时兼顾了交通、食宿等公共资源现实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对原有“黄金周”长假安排的一种合理化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