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搜索:
商务部再破地区封锁
时间:2005-05-11 09:51:01  
 

地区封锁的问题凸显了国家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冲突。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过程中,存在许多难解的顽症,地区封锁就是其中之一。近日,商务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6月底前完成有关“清理地区封锁”的工作。

此次通知的全称是《商务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进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工作的通知》。

据了解,此次通知主要是针对去年6月由商务部、国务院法制办等七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通知》而发布的,其目的是为了督促地方政府将原来的清理工作进一步执行完毕。

通知已下一年各地进展不一

去年6月18日,商务部、监察部、国务院法制办、财政部、交通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等七部门联合发出了《关于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通知》,主要目的在于纠正一些地方设置行政壁垒、分割市场、妨碍公平竞争的做法。

通知指出,对于以下情况进行重点清理:直接限制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的;限制本地产品和服务进入外地市场的;专门针对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市场收取费用的;专门针对外地产品而且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本地市场的技术、检验、认证措施;对外地产品和服务进入本地设定许可或审批的;指定经营、购买、使用本地产品的等。

同时,通知要求2005年1月底之前将清理工作总结报送商务部、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北京市制定了《北京市开展清理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规定的工作方案》,将清理工作分成三个阶段: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清理工作实施阶段;工作总结和公布清理结果阶段。到去年年底,一共清理审查16000余份文件。

其他一些省市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从商务部获悉,目前全国地区封锁的清理工作进度不一,虽然商务部已陆续收到各地上报的清理工作总结,但是,其中绝大多数省、自治区、直辖市未对清理文件数量进行统计,也未按要求向社会公布清理结果。

“这也就是商务部再次下发通知督促清理工作的主要原因。”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说,“一些地方政府对于清理地区封锁持有抵触情绪,企图蒙混过关。”

于是,去年年底,中央七部门组成的督查组在检查之后提出建议,将清理工作延长到今年6月底,并提出各省(区、市)要把清理工作重心下移,把地(市)县(市)作为重点。而此次发文正是督查组建议的直接体现。

封锁限制竞争资源浪费巨大

毋庸置疑,地区封锁不仅已成为制约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最主要障碍,而且也严重限制了竞争,造成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的巨大浪费。

以啤酒为例,现在几乎每个省市,甚至是县城都有自己的啤酒厂,啤酒的牌子五花八门,但是真正能够叫响的不多,而一些较好的品牌,如哈尔滨啤酒,其在当地口碑甚好,但始终走不出东北三省,原因就是地区封锁。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金志国认为,地区封锁实际上就是地方保护主义的结果,而地方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区域政治和经济利益的选择。

中国政府一直在力求突破地方封锁,建立全国统一市场。1980年10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首次提出“开展竞争必须打破地区封锁和部门分割,任何地区和部门都不准封锁市场,不得禁止外地商品在本地区、本部门销售”。

此后,国务院更是多次发布命令,如1990年11月《关于打破地区间市场封锁进一步搞活商品流通的通知》要求破除地区间的封锁;2001年《国务院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接下来就是七部门联合发布的通知和商务部近期发布的通知。

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周伟林教授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尽管经过政府的一系列市场秩序整顿,地区封锁严重程度呈逐步减轻之势。但是,当前地区封锁仍以多种形式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并在保护的内容、范围和手段上呈现出一些新特点。

以保护手段为例,就由过去设关设卡演化为采取制定地方性法规、设置“技术壁垒”等更加隐秘的方式排挤外来企业。一些地方通过制定一些只有当地产品才符合的技术、质量、环保等标准,想方设法照顾和偏袒本地企业,限制外地产品进入本地。

“这种情况具有极强的隐蔽性和貌似合法性。”周伟林教授认为,一些地方性的立法,看似是为了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但是,在执法的过程中却采取双重标准,对外地企业严格有加,对本地企业不闻不问,或走走过场,这极大地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使得政府的公信力下降。

理性破除封锁须靠市场之手

尽管地区封锁为市场经济所不容,但是,也有专家指出,中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地区封锁的形成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所以,在破除地区封锁的问题上应该采取理性的态度,一蹴而就的方式值得商榷。

周伟林认为,地区封锁的问题凸显了国家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地方利益与国家利益之间的博弈,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欠发达的地区,他们要考虑本地区的财政税收、就业等实际问题,一旦市场彻底开放,很多当地的企业就会破产,失业的人员就会增加,甚至可能影响当地的社

 
版权所有:中国饮料工业协会
Copyright2000-2004 chinabeverag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10-8446 4668 传真:010-8446 4236 E-mail:zyx@chinabeverage.org
地址: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路丙2号天元港中心B座1701/1702室 邮编:100027